生命科学学院田兵教授在Science Advances发文提出一种可编程的基因时序性表达调控系统
2025-09-09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文网
微生物的生长、分裂和形态发生等行为受到多基因时间表达调控的控制,而基因表达调控与其生长周期紧密相关,并受到其短暂代时的限制。在工业发酵、农业和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工程菌株的发酵周期时间范围通常需要数十小时至数天,远长于其自然生命周期。传统的工程菌株基因表达调控手段往往依赖外源添加人工诱导剂(如 IPTG、arabinose等)、环境因子和群体感应因子刺激等静态策略,既需要外部干预,也受限于诱导剂种类数量、浓度阈...
生命科学学院华跃进/陆慧智团队在NAR发文揭示鲍曼不动杆菌中新型DNA损伤响应与抗噬菌体防御机制
2025-08-29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文网
莫拉氏菌科细菌Moraxellaceae(如鲍曼不动杆菌)因其对多种抗生素容易产生耐药性,使其感染致死率高达70%。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治疗,已经成为临床实践的“超级挑战”。然而由于这类细菌缺乏传统DNA损伤响应(DDR)系统(如SOS响应系统),其DNA损伤响应机制长期未被揭示。在此背景下,研究者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发现DdaA蛋白是莫拉氏菌科细菌的“全能守护者”。2025年8月28日,浙江大学华跃进/陆慧智团队联合南...
生命科学学院陈铭教授团队在Nat Commun发文提出GraphVelo算法探索细胞命运决定及其背后的调控机制
2025-08-29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文网
在不同的生物学过程中,如个体发育、细胞周期、病原体感染和药物干预,细胞会动态地改变其分子状态。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揭示复杂生物系统中的细胞异质性和动态变化提供了更高分辨率的视角。然而,该类技术的观测本质仍为静态快照,如何从高维组学数据中恢复真实的细胞群体演化轨迹仍面临挑战。RNA速度模型的提出为理解细胞状态的瞬时变化提供了重要工具,但现有方法多数仍局限于局部方向估计,难以拓展至全基因组或多组...
生命科学学院易文/朱强团队在TIPS撰文综述了靶向糖基化增强肿瘤免疫治疗的前沿进展
2025-08-21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文网
糖基化修饰在生命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异常糖基化是肿瘤的基本特征之一。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覆盖在肿瘤细胞表面的复杂“糖衣”(糖基化修饰),在肿瘤免疫逃逸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成为一种潜在的新治疗靶点。在肿瘤微环境中,异常糖基化使肿瘤细胞能逃避免疫系统的监视,通过形成肿瘤特征性的“糖密码”(glyco-code) 来抑制免疫反应并降低免疫治疗效果。因此,靶向肿瘤的糖基化可为免疫治疗的增效赋能。2025年8月15...
生命科学学院林爱福团队开发基于肽类药物的“精准递送+免疫激活”一体化智能仿生递送新策略
2025-08-20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文网
生物功能性肽广泛参与信号传导、免疫调节与疾病进程,在生物医药中具有重要潜力。随着组学技术发展,其系统鉴定与功能解析为精准医学提供了新机遇。但肽类药物仍受限于体内不稳定、生物利用度低、难以跨膜及缺乏精准靶向等问题。现有化学修饰与纳米载体虽能改善肽类药物性能,却仍存在免疫原性增强、毒性累积及递送效率不足等挑战。因此,如何在稳定性、靶向性、细胞摄取与可控释放之间取得平衡,是推动肽类药物临床转化的重要挑战...
生命科学学院周如鸿团队在ACS Nano 发文揭示含硒纳米系统可协同THZ1克服脊索瘤的放疗耐受性
2025-08-01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文网
脊索瘤是一种源自脊索残余组织的恶性肿瘤,常见于颅底、脊柱及骶骨等部位,虽然其生长较为缓慢,但却具有显著的局部侵袭性。手术依然是治疗脊索瘤的首选方法,但由于肿瘤位于大脑、重要神经和血管附近,完全切除极具挑战,导致复发率较高,因此亟需有效的辅助治疗策略。然而,脊索瘤对常规放疗和化疗均表现出较强的耐受性,目前尚未出现成熟靶向治疗、细胞毒性治疗或免疫治疗方案。尽管高剂量放疗(>74 Gy)可能改善疗效,但会...
生命科学学院周如鸿教授团队在BRIEF BIOINFORM发文提出FEPaML策略革新癌症疫苗计算机辅助设计
2025-07-29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文网
新生抗原肽疫苗疗法通过激活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来精准清除癌细胞,堪称现代肿瘤治疗领域最具智慧的策略之一。其核心奥秘在于,通过对肿瘤独特的“身份标签”(即新抗原)进行精巧改造,创造出能更强力、更有效地激活免疫系统的“超级诱饵”(即模拟表位)。然而,由于缺乏兼顾筛选效率与预测精度的技术体系,相较于区分“有效”与“无效”的粗略判断,我们对从海量候选中精准识别出“更优”分子的能力仍非常有限。值得关注的是,机器...
生命科学学院刘建祥教授团队在PBJ发表论文揭示AP2/ERF转录因子调控水稻耐热性的新机制
2025-07-28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文网
近日,生命科学学院刘建祥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发表“Transcription factors ERF74/77/108/125 enhance thermotolerance in rice by regulating common and distinct heat-responsive gene expression”研究论文。该研究工作解析了AP2/ERF转录因子调控水稻耐热性的分子机制,发现ERF74/77与ERF108/125通过协同调控热响应基因的表达来增强水稻耐热性,在水稻高温响应中发挥核心调控作用。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