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所于明坚教授实验室在Biological Reviews上发表论文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9-05-08浏览次数:1482

    森林片段化,是指大而连续的森林被切割成小而隔离的森林斑块的动态过程。我国森林片段化状况严重,造成了严重的生物多样性丧失。但是大多数研究只分别研究森林景观片段化动态格局或(静态)森林景观格局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忽略了森林片段化历史动态过程等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故而对森林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的理论指导有限。

      通过收集我国森林片段化的历史信息,并系统分析268篇描述我国森林片段化现状及其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我们发现:

1.      近四千年来,我国大多数森林片段化过程严重,森林面积减少通常伴随着森林片段化过程。

2.      近百年来,我国森林片段化较为严重的区域为西南和东北区域,其他区域也有不同程度的片段化,天然林保护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则在一定程度降低了片段化程度。

3.      60年来,森林面积快速增加(绿化造林等),但这一进程并没有降低森林片段化的趋势:植树造林也可能造成天然林的片段化。因此,目前的林业政策不仅要关注森林面积增加,同时也要考虑森林景观格局的优化。

4.      森林片段化是一个非随机过程,生物多样性高的区域,尤其是低海拔、土壤养分高和坡度低的区域更容易被片段化。

5.      近几十年来,我国森林片段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已经从农业和林业活动转变为城市化和设施(道路)建设等。

6.      森林片段化对我国大面积次生林恢复过程具有重要影响,但是研究很少。

7.      我国大多数森林斑块面积很小,大部分森林斑块面积小于10公顷;这些斑块通常具有很高的隔离度和边缘比例,且残留森林斑块大多处于生境质量不好而不能被人类使用的低生物多样性区域。

8.      结合森林景观动态格局与生物多样性调查的研究很少,这一研究空白需求大型、长期的生物多样性监测项目来填补。

9.      基于我国森林片段化研究得出的规律也适用于其他许多处于森林面积减少或增加的国家,因此具有广泛的启示意义。 

上述研究成果发表在Biological Reviews (IF5=11.996)上。实验室博士后刘佳佳为第一作者,于明坚教授和剑桥大学的David A. Coomes教授为通讯作者,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论文第一作者单位。

 论文:

Jiajia LiuDavid A. Coomes*Luke GibsonGuang HuJinliang LiuYangqing Luo Chuping WuMingjian Yu*. Forest fragmentation in China and its effect on biodiversity. Biological Reviews. https://doi.org/10.1111/brv.125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