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况
    • 学院简介
    • 历史沿革
    • 历任领导
    • 领导班子
    • 机构设置
    • 学院黄页
  • 党建
    • 党建风采
  • 师资
    • 人才队伍
    • 研究所成员
    • 退休返聘高级专家
    • 兼聘教师
    • 支撑队伍
    • 教师主页检索
  • 招生
    • 本科生招生
    • 研究生招生
    • 国际生招生
    • 品牌项目
    • 师生风采
    • 学生活动
  • 学科
    • “双一流”建设学科
    • 研究平台
    • 研究进展
  • 合作
    • 国内合作
    • 国际合作
  • 校友
    • 校友活动
    • 校友风采
    • 校友捐赠
  • 招聘
    • 教师招聘
    • 博士后招聘
    • 员工招聘
  • 概况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历任领导 领导班子 机构设置 学院黄页
  • 党建
    党建风采
  • 师资
    人才队伍 研究所成员 退休返聘高级专家 兼聘教师 支撑队伍 教师主页检索
  • 招生
    本科生招生 研究生招生 国际生招生 品牌项目 师生风采 学生活动
  • 学科
    “双一流”建设学科 研究平台 研究进展
  • 合作
    国内合作 国际合作
  • 校友
    校友活动 校友风采 校友捐赠
  • 招聘
    教师招聘 博士后招聘 员工招聘

学科

  • “双一流”建设学科

  • 研究平台

  • 研究进展

首页  学科  研究进展
  • 浙江大学郑绍建/丁忠杰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文揭示植物磷酸肌醇InsP6生物合成和磷稳态调控的新机制 2024-06-17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文网 六磷酸肌醇(又名植酸),简称InsP6,广泛存在于植物中,是种子磷素的主要储存形式,对植株体内磷稳态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1-4]。作物种子中的InsP6无法被人体和动物吸收利用,其大量存在反而会大幅降低肠道对矿质营养元素等无机营养和蛋白质等有机营养的吸收效率,同时这些植酸磷随后通过粪便排入环境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5-6]。因此,培育低种子InsP6含量的农作物品种对改善作物营养品质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而解析植...
  • 生命科学学院蒋明凯团队《自然》发文揭示谁是森林碳汇增长的“拦路虎” 2024-06-07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文网  
  • 生命科学学院周艳实验室在Nature上合作发文揭示病原菌新型的磷酰基腺苷酸化酶效应蛋白家族及其独特的致病机制 2024-05-27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文网 2024年5月 22日,我院周艳实验室与浙江大学生研院朱永群实验室、北京大学刘小云实验室合作在Nature上在线发表了题为“Legionella effector LnaB is a phosphoryl-AMPylase that impairs phosphosignalling”的文章,发现了一类广泛存在于病原菌中新型的LnaB家族磷酰基单磷酸腺苷酸化酶效应蛋白,揭示了全新的磷酰基腺苷酸化修饰和调节磷酸化信号转导的方式,突破了磷酸化是终端化的、在细胞内不可被进一步共价修饰的传统概念...
  • 生命科学学院易文朱强团队在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发文揭示糖基化调控结直肠癌代谢重编程的新机制 2024-05-23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文网 代谢重编程是肿瘤的基本特征之一。肿瘤细胞即使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仍优先通过糖酵解途径而不是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产生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Warburg效应。这种异常的代谢方式导致肿瘤细胞过度依赖葡萄糖代谢产生乳酸,并同时抑制了三羧酸(TCA)循环等氧化代谢途径,减少了细胞内氧化压力并同时产生大量用于生物合成的代谢中间体,促进肿瘤细胞的快速增殖。肿瘤细胞如何协调糖酵解以及TCA循环也一直是肿瘤代谢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O-G...
  •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田兵/周如鸿/赵烨/华跃进教授在Advanced Science以封面文章发文揭示多聚磷酸盐外切酶的分子机制和结构演化 2024-05-08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文网 磷是生命起源过程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在生命体系中的作用非常广泛,是构成核酸、磷脂和ATP等生物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多聚磷酸盐(polyphosphate, polyP)是由几个到上个磷酸盐残基通过高能磷酸酐键连接而成的聚合物。PolyP 在不同类型生物中广泛存在,它可作为磷酸盐的储存库和细胞代谢的能量来源。PolyP降解代谢主要依赖多聚磷酸盐外切酶(exopolyphosphatase, PPX),然而PPX的底物作用分子机制和结构进化尚不清楚。2024年4月29...
  • 生命科学学院于明坚教授团队在Ecology发文揭示营养级和扩散能力驱动片段化生境中物种丧失的机制 2024-04-25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文网 人类活动造成的生境丧失和片段化是生物多样性减少和物种组成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往研究发现,物种数往往随着生境面积的增大而增加(种-面积关系),这种观点认为只有可用的生境面积总量才是影响物种多样性格局的关键(passive sampling hypothesis),但忽视生境丧失和片段化对不同物种的影响存在差异。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于明坚教授团队于2024年4月22日在Ecology上发表了题为“Higher trophic levels and species with poore...
  • 生命科学学院易文/朱强团队和王勇课题组合作开发在活细胞和活体动物中识别糖链的新工具 2024-04-07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文网 聚糖是自然界中结构最复杂的生物大分子之一,在胚胎发育、免疫识别、炎症反应和细胞通讯等生命活动过程中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聚糖发挥生物学功能主要是通过其与细胞内一类糖结合蛋白(也称为凝集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因此,深入研究糖与凝集素的结合机制以及开发化学工具干预其相互作用尤为重要。驱动聚糖与凝集素结合的主要作用力是富含电子的芳香氨基酸侧链和糖环C-H质子的部分正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CH-π作用力)。...
  • 生命科学学院华跃进/周如鸿/赵烨教授Nature Communications发文鉴定DNA损伤传感器并揭示新型DNA损伤响应激活机制 2024-03-04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文网 大部分异常球菌属(Deinococcus)的成员具有超强的DNA损伤修复能力,是研究基因组稳定性维持机制的重要模式生物。PprI-DdrO是我们之前鉴定的一种新型DNA损伤响应系统,其通过金属蛋白酶PprI作为胁迫响应的开关,特异性地切割转录阻遏因子DdrO来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但是对于该系统激活的上游具体信号仍不清楚。2024年2月29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华跃进教授、周如鸿教授和赵烨教授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了题为“The De...
  • 每页 8 记录  总共 264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5/33 跳转到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
地址: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生命科学学院
电话:+86-571-88206487
Email:cls1929@zju.edu.cn

扫一扫关注我们

友情链接

浙江大学综合服务网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

生物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更多链接
仪器与技术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2023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 寸草心科技   管理登录 您是第 1000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