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况
    • 学院简介
    • 历史沿革
    • 历任领导
    • 领导班子
    • 机构设置
    • 学院黄页
  • 党建
    • 党建风采
  • 师资
    • 人才队伍
    • 研究所成员
    • 退休返聘高级专家
    • 兼聘教师
    • 支撑队伍
    • 教师主页检索
  • 招生
    • 本科生招生
    • 研究生招生
    • 国际生招生
    • 品牌项目
    • 师生风采
    • 学生活动
  • 学科
    • “双一流”建设学科
    • 研究平台
    • 研究进展
  • 合作
    • 国内合作
    • 国际合作
  • 校友
    • 校友活动
    • 校友风采
    • 校友捐赠
  • 招聘
    • 教师招聘
    • 博士后招聘
    • 员工招聘
    • 概况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历任领导 领导班子 机构设置 学院黄页
    • 党建
      党建风采
    • 师资
      人才队伍 研究所成员 退休返聘高级专家 兼聘教师 支撑队伍 教师主页检索
    • 招生
      本科生招生 研究生招生 国际生招生 品牌项目 师生风采 学生活动
    • 学科
      “双一流”建设学科 研究平台 研究进展
    • 合作
      国内合作 国际合作
    • 校友
      校友活动 校友风采 校友捐赠
    • 招聘
      教师招聘 博士后招聘 员工招聘

    学科

    • “双一流”建设学科

    • 研究平台

    • 研究进展

    首页  学科  研究进展
    • 生物物理研究所赵烨团队Nature Communications发文揭示DNA聚合酶错误掺入导致基因组不稳定性的机制 2021-06-21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办公网    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会造成各种类型的DNA损伤,其中DNA双链断裂(DSB)是最为严重的一种DNA损伤类型,如不能及时修复将极大的影响基因组的稳定性,甚至导致细胞死亡。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途径是DSB修复的主要方式之一[1]。X-家族DNA聚合酶(Pol λ、Pol μ、TdT)参与NHEJ过程并填补损伤DNA缺口[2]。在NHEJ过程中,Pol 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错误掺入dGTP,其错配产物会进一步激活NHEJ下游反应[3]。然而Pol μ进行错误...
    • 植物所郑绍建团队在Molecular Plant发表论文阐明种子发育早期控制铁装载的机制及其重要性 2021-06-16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办公网 种子铁是植物幼苗和动物铁营养的主要来源,也是人类膳食铁的重要来源。植物母体在结实过程中将铁运送进入种子加以储存,然而过量的铁又会对细胞产生毒害。目前已有报道揭示在种子发育早期铁的装载受到限制【1】,然而植物是如何调控早期种子铁的装载,以及这一过程的生物学意义,至今仍然不清楚。该研究首先观察到拟南芥基因INO的两个knockdown T-DNA插入突变体其种子铁含量显著提高并具有明显的耐缺铁表型,而INO过表达株系种子铁...
    • 植物所寿惠霞课题组在Plant Journal发文揭示水稻缺铁响应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2021-05-17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办公网 铁(Fe)是植物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缺铁对植物生长、产量和食物品质有重要影响。目前关于水稻缺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调控铁稳态的功能基因的挖掘及基因调控关系方面,而表观遗传修饰在水稻响应缺铁环境时所扮演的角色尚不明确。2021年5月12日,浙江大学寿惠霞课题组在The Plant Journal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DNA methylation is involved in acclimation to iron deficiency in rice (Oryza sativa)的研究论文,首次揭示了DNA超甲基化...
    • 植物所毛传澡教授在Plant Journal发表论文揭示了一种调节水稻根系发育的候选植物肽类激素PEP1 2021-05-14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办公网 2021年5月4日,The Plant Journal在线发表了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生物学研究所毛传澡教授为通讯作者,题为“Root‐secreted peptide OsPEP1 regulates primary root elongation in rice ”的研究论文。发现OsPEP1编码的多肽PEP1是一种调节水稻根系发育的候选植物肽类激素,PEP1过多和过少都会抑制根的生长。根不仅支撑植物的地上部分,还是植物吸收养分和水分的主要器官。根系的长度和结构影响着植物获取养分和抵抗干旱等...
    • 植物所刘建祥课题组在Science子刊发文揭示植物感应温度变化新机制 2021-05-08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办公网 2021年5月7日,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发表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所刘建祥课题组的研究论文XBAT31 regulates thermoresponsive hypocotyl growth through mediating degradation of the thermosensor ELF3 in Arabidopsis,揭示温和高温下BBX18招募E3泛素连接酶XBAT31泛素化降解温度传感器ELF3蛋白,解除ELF3对转录因子PIF4的抑制作用,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全球气候变暖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农作物产量品质产生巨...
    • 生态所于明坚教授实验室在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s上发表论文 2021-05-08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办公网 了解生境片段化后长期的群落构建轨迹仍然是一个重大挑战。现实世界中,由于干扰发生时间的不同以及初始条件的异质性,片段化生境和连续生境内的群落构建的比较研究受到极大的限制。本研究以一种新颖的方式克服了这些困难。1959年,在修建新安江水库大坝期间,对库区森林进行了皆伐,为水库建成后所形成的片段化景观中的“岛屿”以及邻近“大陆”的植物群落构建创造了相似的起点。50多年后,本研究从物种、谱系结构和功能性状等角度...
    • 周如鸿教授课题组Chemical Science发文为治疗AD开辟新途径 2021-04-01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办公网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俗称老年痴呆症,是一种发病进程缓慢、随着时间不断恶化的神经退化性疾病。AD以记忆障碍、失语、失认等为早期主要症状,当情况恶化时,患者逐渐丧失身体机能并最终死亡。AD已经成为越来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据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的报告显示,每3秒钟,全球就有一位AD患者产生,而我国每年平均有30万新发病例。2021年3月16日,浙江大学定量生物中心周如鸿教授课题组在...
    • 生态所于明坚教授实验室在Ecosystems上发表论文 2021-03-24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办公网 许多研究表明,木质残体分解速率在开放生境中要快于郁闭森林下,但其机制尚不明晰。相比于真菌,白蚁往往占据竞争优势。如果林冠密度的上升导致分解者优势类群由白蚁向真菌转变,木质残体分解速率即随之下降。为检验该假说,本研究选择了中欧合作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实验平台(BEF-China)中两个主实验样地(A和B)的148个人工林样方(控制了树种丰富度和树种组成)放置7个常见树种的细枝,并测定木质残体的质量损...
    • 每页 8 记录  总共 277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18/35 跳转到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
    地址: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生命科学学院
    电话:+86-571-88206487
    Email:cls1929@zju.edu.cn

    扫一扫关注我们

    友情链接

    浙江大学综合服务网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

    生物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更多链接
    仪器与技术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2023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 寸草心科技   管理登录 您是第 1000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