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况
生物物理学是生物学和物理学的交叉学科,结合物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以及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生命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生命现象中的物理运动规律及物理因子与生命体系的相互作用。生物物理学研究对象涵盖从分子尺度到整个生物体和生态系统。
浙江大学生物物理研究所依托于国家一流学科生物学、国家级生物物理学重点学科点;生物物理学学科其始建于1958年,是我国首批获得理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研究所现有教授4人,百人计划研究员2人,副教授1人,特聘研究员1人,特聘副研究员1人,高级实验师1人,外籍教师1人和博士后及科研辅助人员。其中,国家海外高层次特聘专家及求是讲席教授1名,长江学者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浙江省“151人才工程”1名。研究所主要科研项目来源包括国家“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地区)合作交流项目、面上基金项目、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海张江重大专项、繁星科学基金重大专项及其它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以及企业合作项目。研究成果在Nature、Science、Cell、Nature子刊、PNAS、J. Am. Chem. Soc.、Nucleic Acids Res.、Advanced Science、ACS Nano、Small、Elife等生物物理学领域著名刊物发表。获得40多项发明专利,包括中国、美国发明专利。承担了研究生核心课程《蛋白质组学》、《生物医学前沿进展》、本科生专业核心课程《生物物理与仪器分析》、《生物物理与仪器分析实验》、《生物学前沿》、《人工智能与生命科学》等教学工作。
二、研究领域
研究所围绕生物物理学领域内的重要基础科学问题,结合理论、实验和计算手段,充分发挥学科交叉优势,优先在计算生物学、分子生物物理学、DNA损伤修复、极端环境微生物、合成生物学、肿瘤免疫分子机制、重大传染病致病机理、纳米生物效应与纳米药物等方面展开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
1. DNA损伤响应与修复作用机制;
2. 极端环境微生物学;
3. 空间生物学;
4. 计算生物物理学;
5. 人工智能+;
6. 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
7. 合成生物学;
8. 小分子靶向药物、抗体、核酸等药物设计;
9. 生物分子--纳米材料作用界面。
所长:田兵 0571-86971215 tianbing@zju.edu.cn
副所长:赵烨 0571-86971279 Yezhao@zju.edu.cn
张冬 zhangd_iqb@zj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