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抗逆高效全国重点实验室

来源: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办公网 时间:2019-12-31 阅读量:16956

植物抗逆高效全国重点实验室是在原农业部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理生化开放实验室的基础上,联合浙江大学植物学科相关研究人员建立的。200111月通过专家论证,20021月经科技部正式批准建设,20031016日通过建设验收,正式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行列,2006年、2011年和2017年通过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其中在2011年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类实验室,2022年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后改名为“植物抗逆高效全国重点实验室”。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武维华教授,实验室主任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杨淑华教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种康研究员。

浙江大学部分的研究人员包括:

课题组长:郑绍建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刘建祥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寿惠霞教授(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毛传澡教授(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徐娟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研究人员:James Whelan教授(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求是讲席教授),金崇伟教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王智烨研究员,周明研究员。

实验室总体定位:实验室“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坚持面向经济主战场、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坚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标准,瞄准植物科学研究前沿,凝练植物抗逆高效研究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前瞻性和创新性的基础研究,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重点解析植物环境适应性的分子机理,构建并完善植物抗逆高效的基础理论体系,引领基础研究的前沿和发展方向。力争将实验室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植物抗逆高效理论创新高地、作物稳产高产种质创新研发基地、植物学和作物学顶尖人才培养基地、植物逆境生物学国际合作交流中心。作为国家农业战略科技力量,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围绕“植物抗逆、高效的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基础”的总体研究方向,实验室设立四个主要研究方向:(1)植物/作物抗逆的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基础;(2)植物/作物水分、养分和光高效利用的分子生理学机制;(3)植物/作物复杂环境下的生长可塑性调控机理;(4)作物抗逆高效的分子设计和种质创新。

实验室总体建设发展目标:面向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实验室组建后将继续发挥在植物“抗逆、高效”基础研究上的优势和特色,保持植物逆境生物学领域国际领先地位。以“植物抵御环境胁迫、资源高效利用的生理生化和分子基础”为主要研究方向,围绕植物环境适应性的分子机制开展任务攻关,克隆抗逆高效关键基因,解析核心调控网络,构建并完善植物抗逆高效的基础理论体系,创制抗逆高效新种质,为持续增强农作物抗逆稳产、资源高效性提供核心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本实验室围绕植物科学基础理论研究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同时瞄准我国农作物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长期坚持植物抗逆、高效的生理及分子生物学基础方面的创新性研究,对我国植物科学学科发展及农作物抗逆高效研究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实验室目前已形成一支以优秀学术带头人为核心的高水平研究队伍,凝聚了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已成为吸引优秀年轻归国学者优先选择的实验室之一。目前实验室承担了一大批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不断取得一些重要研究成果,其中有些研究成果已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重要影响。

实验室欢迎有志于从事植物抗逆高效领域相关研究的同仁和同学加入实验室研究团队,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