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所郑绍建团队在Molecular Plant发表论文阐明种子发育早期控制铁装载的机制及其重要性

来源: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办公网 时间:2021-06-16 阅读量:568

种子铁是植物幼苗和动物铁营养的主要来源,也是人类膳食铁的重要来源。植物母体在结实过程中将铁运送进入种子加以储存,然而过量的铁又会对细胞产生毒害。目前已有报道揭示在种子发育早期铁的装载受到限制【1】,然而植物是如何调控早期种子铁的装载,以及这一过程的生物学意义,至今仍然不清楚。


该研究首先观察到拟南芥基因INO的两个knockdown T-DNA插入突变体其种子铁含量显著提高并具有明显的耐缺铁表型,而INO过表达株系种子铁含量则比野生型显著减少(图1)。进一步研究发现,INO主要在种子发育早期的外珠被及种皮中特异性表达,并且INO对种子铁含量的调控具有母体效应。通过对公共转录组数据库的挖掘分析,研究人员找到了潜在受INO调控的下游基因NRAMP1,其编码一个铁锰转运蛋白【2】。研究人员分别从转录和蛋白水平上证明了NRAMP1在种子发育早期受到INO的抑制,并且通过LUC转录激活实验,MSTEMSA以及ChIP等方法证明了转录因子INONRAMP启动子的直接结合。同时,研究人员发现ino nramp双突变体能完全回复ino突变体种子铁含量多的表型,从遗传学上证明了两者的上下游关系。最后,研究人员发现,ino突变体种子具有较低的结实率,这种现象在高铁供给的条件下更为严重。进一步发现,ino的种子败育主要缘于胚胎发育时期铁的过度累积所致,铁的过度装载导致ROS的大量累积从而造成胚细胞死亡,而这些均可以被nramp1突变所抑制。该研究阐明了种子发育早期铁装载受到限制的分子机制,并且揭示了该过程的生物学意义。


1. INO调控种子铁含量


值得一提的是,该研究组在2020年报道了种子发育中后期铁累积的调控机制【3】。综合两项研究得出,在拟南芥种子发育早期,INO通过在种皮中直接调控铁转运蛋白基因NRAMP1的表达来限制铁的过量装载,从而大幅减少由于铁过量累积所引起的胚细胞氧化损伤,进而保护种子胚胎发育的顺利进行;而在种子发育中后期,INO的表达明显降低,同时荚果中乙烯的合成显著提高。乙烯含量的增加,促使乙烯信号核心调控因子EIN3的大量累积,进而使EIN3下游靶标基因ERF95的表达明显提高。转录因子ERF95进一步直接调控种子铁蛋白基因FER1的表达,从而协助更多的铁装载入胚细胞的液泡中进行存储(图2)。


2. 植物种子铁累积的调控机制


该论文于202168日在植物科学高影响力期刊Molecular Plant上在线发表https://www.cell.com/molecular-plant/fulltext/S1674-2052(21)00217-3)。我院博士研究生孙鹂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丁忠杰研究员和郑绍建教授为该论文通讯作者,牛津大学的Nicholas Harberd院士也参与了该研究。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1. Ravet, K., B. Touraine, S.A. Kim, S.A., Cellier, F., Thomine, S., Guerinot, M.L., Briat, J. and Gaymard, F. (2009). Post-translational regulation of AtFER2 ferritin in response to intracellular iron trafficking during fruit development in Arabidopsis. Molecular Plant 2: 1095-1106.

  2. Castaings, L., Caquot, A., Loubet, S. and Curie, C. (2016) The high-affinity metal transporters NRAMP1 and IRT1 team up to take up iron under sufficient metal provision. Scientific Reports 6: 37222.

  3. Sun, Y., Li, J.Q., Yan, J.Y., Yuan, J.J., Li, G.X., Wu, Y.R., Xu, J.M., Huang, R.F., Harberd, N.P., Ding, Z.J. and Zheng, S.J. (2020). Ethylene promotes seed iron storage during Arabidopsis seed 818 maturation via ERF95 transcription factor. J Integr Plant Biology, 62: 119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