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科院“稻渔共生”研究成果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来源: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办公网 时间:2021-05-11 阅读量:852

近日,接教育部通知,我院陈欣-唐建军团队“稻渔综合种养生态系统构建、技术规范与应用”研究成果获得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利用稻田浅水环境将水稻和水产动物种养在同一稻田空间而形成物种间共生效应,可提高稻田产出和资源利用效率,对增加农民收入及发展水稻绿色生产均有重要意义。该项目围绕稻田系统生物种间互惠的原理和调控关键技术开展研究,经十几年探索,阐明了稻渔系统物种间相互作用的效应和原理,研发出协同种养的关键技术和标准,推广应用成效显著。

1、阐明了稻渔系统的基本原理。成果揭示了稻渔系统中物种间的互惠和养分互补利用的生态学机理;阐明了稻渔系统在维持水稻产量稳定和降低农用化学品使用的生态学效应;首次定量提出水产动物养殖产量阈值和稻田沟坑比例阈值及其科学支持,并阐明其对稻渔系统效应的关键性影响,奠定了稻渔系统构建的理论基础。

2、研发出协同种养的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出水稻和水产动物种养协同的关键技术,即稻田空间布局技术、密度调控技、氮素施用调控技术及稻渔系统的再生稻技术等;获得了重要技术参数,为技术规范的制定提供了基础。

3、创建了稻渔种养不同模式的技术规范。根据不同水产动物(如鱼、鳖、虾)的生物特点和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化发展要求,集成建立了技术参数模式,制定了稻鱼、稻鳖等综合种养等不同模式的行业技术标准。

该成果在浙江、江苏、安徽、湖北、福建、广西等省大面积推广应用,经济生态效益显著;在科学普及、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以及在促进国家“一带一路”发展大战略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该成果在PNAS2011,2018)、FEE2014)、AGEE2013,2016)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出版著作两部;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1项;制定发布行业和地方技术标准4项。相关成果论文被Nature期刊的Research Highlights介绍,PNAS发表评述论文。

该成果先后得到 国家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浙江省重点科技专项(优先主题)农业项目等的资助。

浙江大学为成果第一完成单位。成果的其他完成单位包括上海海洋大学、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华中农业大学、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生命科学学院

202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