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学院召开“青稞加工产品开发与技术交流”研讨会

来源: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文网 时间:2019-12-04 阅读量:380

为了积极响应农业农村部对“三区三州”精准扶贫的工作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助力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在精准扶贫方面的带动作用和辐射效果,提升大麦青稞产品多元化的品质和规范,特别是促进体系内包括育种、栽培和加工领域之间的交流,2019年11月21-25日,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加工研究室牵头,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韩凝团队联合中国农科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佘永新团队和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王德良团队在浙江大学召开“青稞加工产品开发与技术交流”研讨会。研讨会以推进体系青年人员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为目标,通过专家讲座、实验室小试和企业考察等方式,探讨青稞加工的新技术和新进展,为精准扶贫出力。
参加会议的有来自西藏、青海、云南、甘肃、内蒙、河南、黑龙江、江苏、浙江等地的代表六十多名,其中既有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的岗位科学家、试验站站长及其团队成员,也有分布于各地的青稞加工企业的代表,以及西藏对口扶贫地区农业管理的相关同志。会议由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青稞加工团队的岗位科学家韩凝老师主持,国家大麦种质资源中心主任、大麦青稞体系岗位科学家郭刚刚博士、体系加工研究室主任佘永新研究员先后致辞,表达了对此次会议召开的祝贺及对中国青稞加工发展趋势的展望,期望通过会议的交流,促进体系内外的合作,共同促进青稞加工事业的进步。
 
在会议的专题报告环节,专家介绍了目前青稞加工产品研发的情况。中国农科院质量标准研究所佘永新研究员做了“大麦青稞营养成分分析技术及葡聚糖检测评价规程”的报告,介绍了青稞中的主要营养功效成分及其检测方法,为优质青稞加工原料的筛选及品质评价提供依据;来自中国食品工业发酵研究院的郝建秦研究员做了“青稞发酵食品特性及酿造技术”的报告,对青稞发酵产品与其它谷物发酵产品进行了系统的比较,于佳俊工程师介绍了团队研发的青稞啤酒、青稞酵素和青稞酒三种发酵产品的生产工艺;云南农科院曾亚文研究员做了“大麦青稞功能成分及其功能食品研发”的报告,介绍了课题组大麦苗粉和籽粒相关食品研发,及其在慢性病调控中的功效研究;西南大学食品科学院刘雄教授做了“影响青稞加工品品质因素的探讨”的报告,介绍了青稞面条的加工工艺;浙江大学韩凝团队及团队合作多年的丹溪发酵研究院的陈豪峰先生介绍了课题组在大麦食品加工方面的研发进展,特别是青稞红曲、红曲酒和红曲醋的加工及其利用情况。茶歇期间,参会代表品尝了浙江大学青稞加工团队研制的青稞烘焙产品,以及云南农科院曾亚文团队研发的青稞鲜花饼,参会的企业代表展览了青稞加工系列产品。
 
研讨会的实验室小试环节在浙江大学生物实验中心的青稞加工实验室进行。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老师们介绍了青稞面团发酵类产品和青稞米酒的制备工艺,青稞加工新技术、营养功功效成分的遗传改良及应用等。为了解青稞加工制品的工艺特性及口感,代表们还饶有兴趣地亲自动手操作。参会代表还考察了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和杭州天荷食品有限公司。
 
三天的研讨会让青稞加工领域的科技人员有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共同探讨如何充分利用青稞的高原地域文化特色和健康保健功效,开发受市场欢迎的新型产品。不仅促进了育种和加工融合,专家与企业的沟通,并且极大地激发了大家从事青稞加工事业的热情。相信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青稞加工产品一定会越来越丰富,青稞产业会越来越兴旺!
 
 
 
生命科学学院
2019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