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所丁平教授实验室在Ecology发表论文

来源: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文网 时间:2018-09-25 阅读量:1895

非充分检测(imperfect detection)是指在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时,因调查物种比较隐蔽、调查时间差异、生境干扰或者调查人员本身等原因而导致物种没被记录到的问题。目前在计算物种多样性时对非充分检测的校对已成常态,但是在计算功能和谱系群落结构时却未曾有研究专门讨论非充分检测所产生的影响。本研究基于浙江千岛湖长期的鸟类群落监测数据,结合鸟类的功能和谱系信息,使用基于贝叶斯分析的多物种占有模型(multi-species occupancy model)评估非充分检测对计算鸟类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我们发现由于非充分检测,物种、功能和谱系多样性都被明显地低估,而且计算物种多样性时具有最大的偏差。当特殊种(distinct species;比如具有独特的生态位或功能性状的物种)比较难以发现时,群落中的物种在功能上或谱系上都会趋于更为相似,使观察到的群落结构比实际群落结构更为聚集(clustered),而且聚集的程度在不同的多样性测量维度中有所差别。我们的研究表明在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时需要考虑校对非充分检测的重要性。通过校对非充分检测,我们可以更为准确地计算生物多样性,并以此推断动物群落的构建机制。

该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著名生态学期刊Ecology,斯幸峰博士为第一作者,丁平教授为通讯作者。论文题目:The importance of accounting for imperfect detection when estimating functional and phylogenetic community structure

全文链接:https://esajournal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ecy.2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