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研究所

来源: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文网 时间:2009-09-07 阅读量:28094

  浙江大学微生物研究所依托微生物学二级学科(浙江省重点学科),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或副研究员8人;长江学者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研究所主要科研项目来源包括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基金重点项目、面上基金项目及其它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以及企业合作项目,年均科研经费700余万元、近三年年均发表SCI论文约25篇,其中在Environ. Microbiol., The ISME J., J. Bacteriol., Appl. Environ. Microbiol. 等微生物领域著名刊物发表10多篇。

所长冯明光教授,博士 (美国爱达荷大学,1990) ,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人才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教育部农业害虫生物防治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杀虫微生物学、昆虫病理学、昆虫流行病学和害虫微生物防治的跨学科研究,主攻刺吸试口器害虫的病原真菌与微生物防治研究及真菌杀虫剂的研制开发。共发表科研学术论文160余篇,合著专著3种,参编专著2种,译著1种。其中,1990年以来在25SCI源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篇,被累计引用700篇次(他引占一半以上),涉及85SCI源国际期刊,在国际微生物防治领域享有高知名度。
主要荣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995),入选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997)、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和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千层次(1998),获浙江省优秀教师称号(1999),当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1),获第五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提名奖(2002),领衔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2005)。
 

 

应用微生物学方向:一是以农业害虫微生物防治的基础与应用研究为特色,主要包括高效杀虫杀螨真菌资源及其抗逆功能基因发掘,丝孢类生防真菌的基因操作、性状改良及工程菌构建,害虫真菌性病害的流行机制及调控途径,病原真菌与寄主昆虫的互作关系,真菌杀虫剂、杀螨剂新产品及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二是微生物酶工程,主要包括功能酶的微生物及其基因资源发掘,多功能融合酶构建,酶的纯化及其制剂技术。
环境微生物学方向: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影响下的微生物生理生化、分子生态特性及其基因表达产物,污染环境微生物的生态适应性及其机制,微生物对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及其机理。
极端环境微生物学方向:嗜盐、嗜碱、嗜热、嗜冷、耐辐射微生物的物种资源及功能基因利用,耐辐射机理及调控网络,光敏蛋白的高速光开关应用,高盐污水的治理。
工业微生物学方向:耐高温、耐高糖、耐酒精、高转化率酵母遗传工程菌构建与相关基因表达调控及其机理研究,药物功能基因克隆表达、工程菌构建与微生物次生代谢及其调控机理研究。
分子微生物学方向:细菌信号传递的分子机理研究及其调控,芽孢杆菌芽孢生成的调控研究,细菌二元调控系统的整合性研究,微生物基因资源挖掘、验证及应用。
 

 

长:冯明光教授 0571-88206178mgfeng@cls.zju.edu.cn
 

 

 

 


   主要研究方向